第二,他们福利房的分配标准,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贫穷,也就是说它是给穷人盖的,不是给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盖的。
这个措施不仅对平抑虚高的城市房价特别有效,而且一旦实施,不仅不会打压经济,反而可以因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增量房地产开发而提高经济增长。由于有政府担保和廉价土地储备,这些公司成为当地银行的宠儿,大规模的贷款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热潮。
最后,银行提供了关键的资金用来保证运转。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以协议方式来低价乃至零地价或负地价出让工业用地不足为奇。只要不损害公共利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就应当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的权利。地方政府如此不惜成本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的目的,不仅是希望获得制造业产生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政府收获了丰厚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土地房产相关的税。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用地仅以名义价格、甚至是所谓零地价出让给投资者5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争取制造业投资可用的税收工具随分税制改革日益缩减,地方政府开始更多依赖于各种非税收手段。此外,还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兼并重组过程中的资产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总体上讲,我们应一方面扶持民企壮大发展,消除民企进入的各种玻璃门。市场招聘的国有企业管理层可按照企业利润、发展潜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要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实现国有企业持续发展与民众受益相结合。三是认为国有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不是建立在自身管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上,而是过多地依靠国家政策保护和财政支持。
二是认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工资过高,国有企业利润自留得太多。对于竞争性行业,要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真正实现民企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
垄断性国有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水电、交通、电信等行业。标准应该是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理所当然要承担起领头羊的重任,推进科学发展。但政府部门过多干预国有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才使得政府能够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各项政策,为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外国能源、资源等行业由私营企业经营,也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者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进入专题: 国有企业改革 。有些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需要实行垄断经营。
当然,确定国有企业集中领域必须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相机抉择。依靠资本的力量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有序进退,正确处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强化对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和财务审计,建立国有企业资产定期审核制度,坚决杜绝国有企业内部乱发奖金、福利的做法。
目前大多数民企并没有真正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不论从技术创新还是企业管理、营销网络等方面来讲,民企都无法跟国外大企业或跨国企业竞争。比如银行业,要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小型银行,满足中小企业和农业发展需要。有些行业规模经济效应很强,行业集中度较高,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有的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有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甚至是为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而给国有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主义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经济基础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同时,要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存在并不构成对民企发展的威胁。这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民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国有企业既履行经济、政治责任,也履行道德、法律、环境资源和慈善等社会责任。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国有企业总是冲在前头,积极参加各种抢险救灾活动,积极捐款捐物。
其实,判断国进民退的标准不应是国企、民企各自的市场份额。但除垄断性这一问题外,其他问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也大量存在。
首先,关于国有企业进退的依据。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市场化程度已远远高于民营经济,而大多数民营经济仍属家族式企业。要改进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既要考核企业利润,更要考核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增产增效等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与民企、外企同等对待,消除特殊待遇,增强国企自身发展的忧患意识,消除国有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心理。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对外依存度较大。二、深化对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认识探讨国有企业有序进退问题,必须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国有企业进退的依据是什么。
严格控制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逐步采用国际上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公务员工资相当的方法。在壮大国有企业过程中,要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机制,让国有企业惠及民众。
垄断性企业获得利润,虽有政府政策的作用,但这种政策的保护是建立在对水、电、天然气等公共产品价格进行严格控制基础上的。四是认为民众从国有企业利润中受益不明显。
当然也不是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越高越好,还要看具体领域和行业。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二是要严格控制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如果管理控制得当,国企的存在对民企的发展能发挥保护和促进作用。
二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行业,如资源、能源、军工等行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如果不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经济命脉一旦被别国控制,我国就会受制于人。
这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民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外国能源、资源等行业由私营企业经营,也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对于竞争性行业,要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真正实现民企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国有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开拓国外市场,深化同世界各国的经贸战略合作,推动政治互信,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